从供需和周期视角研判2023年浮法玻璃行业趋势

发布时间:2023-09-19 10:47:38      来源:网络       阅读:0

一、回顾2022年,需求不振供给收缩,行业筑底完成


1.1、地产端承压明显,浮法玻璃需求萎靡


玻璃生产工艺主要包括浮法、压延法等类型。其中,浮法是将玻璃液漂浮在锡液表面,利用表面张力、重力及机械拉引力综合作用成型,是目前产能最高的生产方式,下游主要应用于地产、汽车、家电等领域,其中地产领域占比高达85%,是影响玻璃需求的主要市场。2015年后,随着供给侧改革及产能置换政策的推行,浮法玻璃新上产线大幅减少,供给主要受冷修及复产产线数量影响。压延法是将玻璃液通过压延辊辊压成型,可通过在压延辊上雕刻花纹生产压花玻璃,主要用于光伏玻璃领域。目前国家对光伏玻璃新上产线不要求产能置换政策,压延产能随着下游光伏组件需求的爆发而快速增长。


玻璃安装处于地产施工流程后期。从项目开工至安装玻璃外墙大约需15个月时间(受楼层高度影响),从外墙安装至竣工约需要4个月左右时间,理论上新开工面积、竣工面积增速应分别为玻璃需求增速的领先和滞后指标。


2022年地产投资和开工端承压明显,增速处于历史低位。根据统计局数据,自2022年以来,房屋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增速逐渐下滑,全年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39.4%至12.06亿平米。地产拿地速度大幅下滑,使得土地购置面积增速下滑至历史低位,未来一段时间房屋新开工面积预计仍将维持下滑态势。2022年购置土地面积同比下降53.4%至1.01亿平米。


浮法玻璃行业趋势.jpg


地产竣工面积同比增速好于开工端,2022年四季度起降幅有所收窄。根据统计局数据,2022年房屋施工面积90.05亿平米,同比下降7.2%;房屋竣工面积8.62亿平米,同比下降15%。作为浮法玻璃重要的关联指标,竣工面积的下降亦拖累当年玻璃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国家在“房住不炒”框架下出台了一揽子地产支持政策,需求端政策集中于部分城市放松限购条件、房贷利率下调等,供给端政策集中表现为房企信贷融资、债券融资以及股权融资“三支箭”,侧重于“保交楼、保民生”相关的房地产项目。2022年4季度起竣工面积累计同比降幅开始收窄,拐点显现。


1.2、下半年冷修加速,玻璃产量七年来首次下滑


2022年全年冷修42条,显著高于过去五年水平。2022年上半年玻璃价格小幅上扬,尽管3月份后开始下降,但玻璃企业对下半年需求持乐观预期,叠加上轮周期积累的充足现金流,上半年行业冷修数量较少,仅有10条;下半年起,随着地产需求的持续萎缩,玻璃行业“金九银十”未现,行业亏损明显,玻璃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纷纷启动冷修计划,下半年冷修32条。2018-2021年行业每年冷修数量保持在15条左右,2022年冷修规模与过去5年相比明显增加。


2022年玻璃行业下行周期阶段,新建复产产线数量明显降低,行业总产能收缩明显。2022年行业仅新建2条产线,复产14条产线,合计增加产能1.23万t/d;而行业冷修42条产线,减少产能2.56万t/d。浮法玻璃产能自2022年下半年开始快速下降,截止2022年底,行业在产产能15.83万t/d,同比下降8.7%。


在产能收缩明显的情况下,2022年全年玻璃产量七年来首次负增长。2022年全国玻璃产量10.12亿重量箱,同比减少3.7%。2023年上半年全国玻璃库存呈上升态势,由年初的4000万重量箱的水平持续增加至8000万重量箱;下半年起,随着供给侧收缩,库存有所下降,目前约为6500万重量箱,并处于持续降库态势中。


浮法玻璃行业趋势2.jpg


1.3、燃材料成本高企,玻璃价格触底,行业出现亏损


玻璃上游主要包括燃料及原材料,成本合计可占玻璃生产成本的80%左右。目前国内产线使用较多的主要包括天然气、重油、石油焦、煤制气、煤焦油等燃料。其中,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传统能源,主要用于中高端产线中,叠加环保趋势趋严,其占比不断增加;重油燃料热值较高,几乎没有灰渣,便于自动化操作;石油焦为炼厂焦化装置副产物,其含铁量较高会引起玻璃透光率的降低;煤制气主要在河北地区使用,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粉尘及氮硫化物的污染,未来将逐步被天然气产线替代;煤焦油为煤焦化过程中的副产物,同样需要关注氮硫化物污染的情况。原材料主要包括纯碱、石英砂、石灰石、白云石、长石等。由于重质碱粒度与石英砂匹配,为了提高原材料混合均匀性,并减少纯碱中氯化钠对耐火材料的侵蚀,浮法玻璃一般采用重质碱作为原料。此外,根据产品的特殊属性,还会添加澄清剂、着色剂、脱色剂等辅助原料。


目前我国玻璃产线各类燃料均有一定份额,未来“煤改气”趋势将持续。目前,我国玻璃行业以天然气为燃料的产线占比约为40%,以煤制气为燃料的占比约为24%,以石油焦为燃料的占比约为16%。在燃料选择上,企业第一要考虑供应的稳定性,例如我国北方地区煤炭资源丰富,过去多数企业选择煤制气或煤焦油;第二要基于玻璃品质的要求,例如超白玻璃、汽车玻璃品质较高,一般选用天然气进行生产;第三要考虑环保政策要求,例如华北地区新建、改造产线逐步实现从天然气到煤质燃料的替代。


在原材料中,纯碱成本占比最高,石英砂需求量最大。石英砂单吨价格较低,波动也相对较小,对玻璃生产成本的影响有限,而纯碱在原材料成本占比中最大,市场价格波动亦较大,其价格波动将显著影响玻璃生产成本,进而传导影响玻璃价格。


天然气、石油焦等燃料价格2022年呈现上涨趋势。2022年受国际环境影响,能源价格持续上涨,我国液化天然气价格从年初的3.3元/立方米最高上涨至最高5.3元/吨,近期有所回落;石油焦价格(以石家庄炼厂石油焦出厂价为例)从年初的1653元/吨,最高上涨至5月份3546元/吨,近期价格回落至2760元/吨。实际生产中,玻璃企业天然气多来自管道气,价格各地区有所差异,但在供应紧张时期也会通过购买LNG进行补充,另外,管道气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国际市场LNG价格影响。


浮法玻璃行业趋势3.jpg


2022年全国纯碱价格处于高位,原材料成本高于过去水平。受到光伏玻璃快速扩产的影响,纯碱需求自2021年起快速增加,价格亦随之提升,2022年纯碱全年均价2714元/吨,相比2018-2020年均价1765元/吨增加949元/吨。2019-2022年,全国玻璃年度平均价格分别为1566元/吨、1685元/吨、2519元/吨、1830元/吨。2023年一季度由于疫情导致淡旺季错乱,在下游经销商和深加工企业补库的推动下,玻璃价格快速上涨,最高达到2380元/吨,涨幅接近20%;但随着备货结束,需求疲弱导致价格迅速回落至年初水平,并持续下降;2023年7月起,玻璃价格跌破1700元/吨,行业整体开始亏损,冷修加速,之后价格维持在1600-1700元/吨低位震荡。


玻璃行业2022年下半年起出现整体亏损,利润处于近年来最低水平。尽管目前玻璃价格与2019-2020年价格基本持平,但燃料端天燃气、石油焦,原材料端纯碱价格都相比2019-2020年有大幅增加,因而玻璃行业盈利能力显著低于过去水平,行业层面不同燃料产线利润均出现亏损。


二、展望2023年,向下空间有限,向上弹性主要受需求影响


2.1、2023年竣工端有望率先复苏


考虑到保交楼政策以及房企资金紧张缓解等因素,2023年竣工面积有望恢复。2018年以来,房屋新开工和竣工面积出现了明显的背离,即使2022年地产投资和新开工面积负增长的情况下,待竣工面积仍有较多的存量。2022年由于疫情、房企资金等因素影响,竣工面积同比下降15%。我们判断2023年竣工面积与理论竣工面积的比例有望提升。一般新开工指标领先于竣工指标两年左右,我们定义前置两年的新开工面积为理论竣工面积。


通过计算2005年-2021年的比值可以发现,2005年-2011年间,统计竣工面积/理论竣工面积基本维持在80%-100%之间,两者拟合关系较好;从2012年开始,该比值出现骤降,由2011年的79.78%降至60.76%,且后续7年内基本维持在50%-60%区间中;从2019年开始,该比例进入下行区间,2020年、2021年该比值分别为43.57%、44.64%,主要原因在于近三年资金链紧张以及各地管控措施,地产商交付能力下降。2023年竣工面积基本面与2016年趋势相似,地产支持政策密集出台,前期开工面积有所下滑,有望共同带来竣工面积与理论竣工面积比例的回升。


浮法玻璃行业趋势4.jpg


在上述假设下,我们预计2023年竣工面积将有所回升,假设统计竣工面积/理论竣工面积比例存在悲观、中性、乐观三种情况,中性假设为:2023年该比例回升至2020年、2021年的平均值水平44.11%;乐观假设:2023年该比值加速回升,回升至2019-2021年平均值水平47.31%;悲观假设:2023年该比值仍维持2022年预计水平38.42%。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在乐观/中性/悲观情况下,2023年竣工面积分别为9.40、8.77、7.64亿平米,同比增速分别为9.13%、1.75%、-11.37%。


玻璃销量增速指标一般领先4-6个月左右。我们基于各月份库存量、产量数据,计算各个月份玻璃的销量数据,并将各月份玻璃销量同比增速与房屋竣工面积增速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玻璃销量增速指标一般领先竣工面积增速指标4-6个月,但由于中间经销商、深加工企业库存备货的差异,一些月份的拟合程度存在偏差。


从竣工面积月度分布上看,竣工集中在12月。从往年月度竣工面积指标看,四季度特别是12月为集中竣工的时间,以过去5年数据为例,四季度竣工面积占全年竣工面积的50.65%,12月单月竣工面积占全年竣工面积的32.88%。下半年竣工的项目基本是当年采购和安装玻璃,从年度需求预测角度,使用当年竣工面积预测当年玻璃需求量比较符合实际。


分析历史数据发现,玻璃产能与当年竣工面积相关度较高。2018-2021年,每万平米竣工面积对应玻璃年产能平均比例系数为1.7。以此测算,2023年竣工面积同比增速在-20%、-10%、0%、10%、20%情景下,对应玻璃产能需求分别为11.80、13.27、14.74、16.22、17.69 t/d。当前玻璃产能约为15.83万t/d,基本位于竣工面积增速0%-10%对应玻璃需求区间。


浮法玻璃行业趋势5.jpg


2.2、供给端仍有较多高龄窑炉待冷修


通过对在产窑炉进行分析,我们发现2023年仍有较多高龄窑炉待冷修。截止2023年1月底,行业在产窑炉15.83万t/d,冷修2.33万t/d,停产窑炉1.63万t/d。目前行业产能利用率低于80%。2015年玻璃行业供给侧改革及产能置换政策推行,自此玻璃行业总产能进入稳定发展阶段,但目前仍有部分产线为2014年及之前窑炉,目前在产窑炉中9-10年窑龄产能占比17.40%,10年以上窑龄产能占比9.17%。由于玻璃产线在生产过程中耐火材料会随时间逐渐损坏,另外玻璃液池底也会逐年沉淀出杂质层,使得燃料消耗增大,熔化玻璃能力降低,成本增加,因此,一般玻璃窑炉的运行周期为8-10年,之后需进行冷修更换相关设备材料。经统计,9年以上在产窑炉产能合计为4.29万t/d,若需求持续疲弱,玻璃产能供给仍有收缩空间。


通过对冷修窑炉进行分析,冷修产线复产比例较低。一般情况下,企业在计划冷修时间半年前会开展耐火材料、相关设备的选取与订购,进入冷修期后大约再需半年左右时间可完成产线更新,具备复产条件。2022年由于玻璃价格持续下降,大量产线由于亏损而被动冷修,据统计,在冷修窑炉中,8年以上窑龄产能占比仅为36.47%,6-8年、5年以下窑龄产能占比分布为24.24%、39.30%。被动冷修产线一方面冷修前期工作一般未能开展,另一方面由于资金紧张,部分产线“冷而不修”。因此,冷修产线2023年复产的比例预期不会超过50%;此外,冷修窑炉大多集中在2022年三、四季度,因此2023年复产窑炉实际产能贡献不高。


2023年玻璃行业产能将受需求波动影响。在乐观情景下,玻璃需求旺盛,10年以上窑龄产线延迟冷修,2022年计划内冷修产线复产,合计产能上限16.68万t/d;在中性情景下,10年以上窑龄产线按计划冷修,2022年计划内冷修产线复产,合计产能15.2万t/d;在悲观情景下,9年及以上窑龄产线冷修,2022年计划内冷修产线延迟复产,合计产能下限11.54万t/d。


2.3、从长周期维度研判


2023年玻璃行业由于近年来成本变化较大,因此价格指标无法直观反映玻璃行业长周期波动。本研究构建玻璃行业毛利率测算模型,基于行业平均水平产线的各燃料、原材料用量,不同时间各燃料、原材料单价计算玻璃行业各时期生产成本,在与当期玻璃市场价格进行对比,可测算出不同时期玻璃行业平均毛利率水平,以示行业周期规律。


浮法玻璃行业趋势6.jpg


2008年-2022年15年间,玻璃行业共经历4轮周期,每轮周期时间约3-4年。(1)2008-2012: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地产竣工面积下降,玻璃行业量价承压;2008年5月起,在政策影响下楼市复苏走强,叠加前期供给收缩,行业毛利率快速提升至40%以上水平;但随着玻璃产能大幅扩张,玻璃价格在2011年回落。(2)2012—2015:2012年玻璃行业供需矛盾有所缓解,需求层面房贷利率下行,部分城市减免契税,但此轮周期地产需求弱于2008年,故周期顶点毛利率仅提升至20%左右;20113-2014年,玻璃行业的新点火产线大增,总产能进一步过剩,产能过剩问题持续加剧,行业整体亏损。


(3)2015-2019:产能置换政策落地,玻璃行业供给侧改革开启,产能扩张进入稳步增长阶段,行业毛利率提升至20%水平,尽管2018年后竣工交付节奏放缓,需求有所减弱,但在产能限制的大背景下,玻璃行业毛利率回落幅度明显低于前两轮周期。(4)2019-2022:2019年起,行业冷修高峰、竣工高峰逐步来临,行业出现供不应求,价格大幅攀升,毛利率一度超过50%;2022年房企资金压力加大,竣工结构明显放缓,全年竣工面积增速同比-15%,行业毛利率回到2014年的低点水平。


通过复盘,我们发现通过竣工面积和行业产量的相对变化可判断周期走势。通过对2015-2019、2019-2022年玻璃月度累计产量增速和累计竣工面积同比增速数据对比,可解释两轮周期的规律。展望2023年,尽管需求端自2022年8月起已出现拐点,但由于玻璃产量还在高位,实际竣工面积仍处于低位,难以促进价格上行,但演绎至2022年底,玻璃产量明显回落,玻璃库存开始下降,价格底部回升态势显现。


通过复盘周期,我们认为2023年玻璃行业有望迎来上行周期,毛利率提升幅度将受到下游竣工需求的直接影响。(1)若需求增速延续2022年疲软态势,行业仍需进一步冷修收缩产能,毛利率将处于0%波动,在原材料、燃料价格维持2022年高位情况下(高成本情景)玻璃价格约为1776元/吨,在玻璃价格原材料、燃料价格回落至2020年情况下(低成本情景)玻璃价格约为1421元/吨。(2)若竣工面积增速恢复至0%-10%,当前供需基本平衡,玻璃行业毛利率有望恢复至2016-2018年平均水平,约为20%,在高成本和低成本情景下玻璃价格分别提升至2220元/吨、1777元/吨。(3)若竣工面积增速突破10%,玻璃行业将出现供不应求,玻璃价格毛利率有望达到40%,在高成本和低成本情景下玻璃价格分别提升至2960元/吨、2369元/吨。当前玻璃均价1660元/吨,未来有很大上涨空间。


浮法玻璃行业趋势6.jpg


三、重点企业分析


3.1、双龙头格局形成


浮法玻璃行业呈现四梯队格局。第一梯队为信义玻璃和旗滨集团,产能分别为2.82万t/d、1.81万t/d,两家龙头在全国及海外布局多个基地,2021年两家公司浮法玻璃业务营收分别为179.12亿元、124.19亿元,显著领先于其他公司;第二梯队包括南玻、玉晶、金晶、中玻、福耀、耀皮等企业,除福耀玻璃主营汽车玻璃业务外,其他公司玻璃产线均以生产建筑浮法玻璃原片为主,二梯队企业在全国一般拥有2-5个基地,产能大约在5000-8000t/d;三梯队则为集中在河北沙河以及湖北两大浮法玻璃生产基地,企业在当地拥有一家生产基地数条产线,产能多在1500-4000t/d;四梯队则是分散企业,往往仅拥有1-2条小产线,企业抗风险能力较低。


龙头公司毛利率显著领先于其他公司,未来行业格局有望进一步优化。目前,信义玻璃、旗滨集团产能占比分别为14.8%、9.5%,相比于光伏玻璃格局较为分散(信义光能和福莱特合计产能占比超过50%)。原因有三:第一是浮法玻璃技术较为成熟,产线兴起较早;第二是浮法玻璃下游需求较为分散,而光伏玻璃下游需求目前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有利于大规模产线和企业的形成;第三是光伏玻璃需求快速增长期在2018年之后,当时我国已开启供给侧改革,对高耗能产线的能耗指标审批较为严格,龙头更加容易获得指标提升市占率。


对于浮法玻璃行业而言,龙头企业毛利率常年高于二梯队10%以上,成为其能够穿越周期的核心竞争力。过去几年,信义玻璃在2018年-2020年期间分别收购华尔润在江苏张家港、广东江门等产线及相关指标,于2020年与中航特玻签订《重整投资框架合同》,增加海南基地4条产线,产能进一步扩展;旗滨集团于2005年并购重组株洲玻璃厂,进入浮法玻璃行业;2013年收购浙江玻璃,一跃成为国内第二大浮法玻璃企业。我们认为在产能置换政策限制下,行业总产能将保持稳定,在每轮下行周期中,部分企业产线由于经营不善或退出市场,龙头企业有望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市占率。


通过对2022年龙头企业冷修及复产产线的情况梳理,可以看出龙头企业的冷修节奏基本不受行业周期影响。从冷修产线窑龄看,两家公司大部分冷修产线窑龄均达到10年,属于计划内冷修;信义海南二线、蓬江二线是2020年对华尔润及中航特玻收购后的产线技改升级,故窑龄较短。2022年旗滨共有三条产线复产,这三条产线的冷修时间分别仅为4个月、6个月、5个月,亦说明这三条产线均为计划内冷修。


浮法玻璃行业趋势7.jpg


3.2、旗滨集团


旗滨集团为国内浮法玻璃龙头企业之一,产能占比9.5%。公司于2005年收购株洲光明玻璃集团玻璃资产进入玻璃行业,2013年收购浙江玻璃,一跃成为国内第二大浮法玻璃企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公司在浮法原片基础上,积极扩展节能建筑玻璃、光伏玻璃、电子玻璃、药用玻璃等领域,规模持续增长。2021年,公司营收达145.73亿,同比增长51.13%;归母净利润42.34亿元,同比增长133.41%。2022年,受下游需求疲弱影响,玻璃价格持续下降,公司业绩短期承压,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98.39亿元,同比减少9.09%;归母净利润12.49亿元,同比减少66.03%。


旗滨集团以浮法玻璃原片生产业务为主,2021年该项业绩占比85%。此外公司积极扩展深加工业务,占比逐年提升,已由2019年的7.19%提升至2021年的13.95%。公司原片业务毛利率受到市场价格影响较大,景气度高点时,公司浮法原片毛利率可以超过50%,景气度低点时,浮法原片毛利率下滑至20%以下。


(一)原片及深加工业务


公司在东南沿海及海外地区布局多个生产基地。目前,公司在福建漳州、广东河源、湖南醴陵、浙江绍兴、浙江长兴、浙江平湖、马来西亚森美兰州等建有浮法玻璃基地,在湖南醴陵、广东河源、浙江长兴、浙江绍兴、马来西亚森美兰州、天津建有节能玻璃基地,除浙江基地外,其他生产基地均配套建设了硅砂(普通砂、超白砂)矿。目前,公司浮法玻璃产能供给1.81万t/d。


浮法玻璃行业趋势9.jpg


相比于行业平均水平,旗滨集团在浮法玻璃原片业务成本优势大约为15元/重量箱,行业低点时仍可保持5元/重量箱的净利润。成本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区位优势。由于玻璃具有一定的运输半径,因此不同地区的玻璃价格有所差异。公司原片产地集中在华东华南等经济发达、玻璃需求旺盛地区,市场价格高于全国均价。以2月2日价格为例,全国均价为1660元/吨,华东、华南地区价格分别为1751元/吨、1843元/吨,相比于全国均价高5.48%、11.0%,约为4.5元/重量箱、9.15元/重量箱。


(2)燃料优势。公司部分产线采用天然气+重油+石油焦混烧,可根据价格波动调整燃料配比,进而降低玻璃生产成本的波动。以漳州基地为例,三者占比分别为3:2:5,石油焦占比较高,燃料费用有所降低。以纯天然气产线和公司混烧产线对比,后者由于燃料结构带来的成本优势5-7元/重量箱。


(3)原材料价格优势。公司积极布局上游石英砂储备,在漳州基地、醴陵基地、郴州基地、河源基地均布局了石英砂产能,保障当地产线石英砂生产,从自供价格优势及运输费用两个角度降低了原材料采购成本。除浙江基地外,其他生产基地均配套建设了硅砂(普通砂、超白砂)矿。目前集团整体石英砂自供比例在70%左右。自供价格大约为40-80元/吨、市场价格大约为200元/吨。石英砂自供可以带来4.2元/重量箱成本优势。旗滨集团石英砂自供优势大约可以降低成本2.9元/重量箱。


龙头企业拥有原材料集采价格优势,一般情况下纯碱价格比市场价低10%左右。在纯碱价格2700元/吨的情况下,龙头企业玻璃生产所需纯碱成本比行业水平低2.73元/重量箱;在纯碱价格2200元/吨的情况下,龙头企业玻璃生产所需纯碱成本比行业水平低2.22元/重量箱。公司近年来在深加工及高端玻璃板块也取得突破,不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在湖南醴陵、广东河源、浙江长兴、浙江绍兴、马来西亚森美兰州、天津建有节能玻璃基地;此外,还在湖南醴陵建有电子玻璃生产基地、在湖南郴州、福建漳州等地新建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生产基地。


浮法玻璃行业趋势10.jpg


(二)光伏玻璃业务


随着光伏玻璃需求的快速增加,公司积极向光伏玻璃领域拓展。公司首条光伏压延产线于2022年4月在湖南郴州投产,2023年1月,公司第二条光伏压延产线在漳州投产,目前具备产能2400t/d。此外公司在福建漳州、浙江宁波、浙江绍兴、云南昭通、马来西亚沙巴州在建光伏玻璃基地,在建8条产线9600t/d,将在未来两年逐步投产,公司合计产能有望突破1万t/d,快速发展成为光伏玻璃行业第二梯队公司。


旗滨在光伏玻璃生产上主要具备两点优势。第一,公司全部采用1200t/d大型窑炉,窑炉平均规模行业领先。大窑炉单吨能耗更低,天然气成本低于百吨级窑炉,经计算3.2mm玻璃单平米成本有望下降1.3元,毛利率相比于百吨级窑炉提升5%左右。第二,公司在湖南、云南、马来西亚均提前规划超白石英砂基地,成本有望下降约0.7元/平米,毛利率相比于石英砂外购企业提升约3%。


3.3、信义玻璃


信义玻璃创建于1998年,总部位于中国香港,于2005年2月在港交所上市,是全球领先的综合玻璃制造商,销售网络遍布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1年,公司营收达250.82亿,同比增长58.65%;净利润94.48亿元,同比增长74.80%。2022年,受下游需求疲弱影响,玻璃价格持续下降,公司业绩短期承压,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收120.28亿元,同比增长4.77%;归母净利润28.26亿元,同比减少36.84%。


信义玻璃以浮法玻璃原片生产业务为主,2021年该项业绩占比67.6%。此外公司还拥有汽车玻璃、以及建筑深加工玻璃产品,业绩占比分别为21.6%、10.8%。公司原片业务毛利率受到市场价格影响较大,2021年行业景气度旺盛,当年公司浮法原片毛利率达到53.8%,2022年上半年回落至34.3%;汽车玻璃盈利能力稳定,毛利率稳定在46%-50%之间;建筑玻璃受浮法原片市场影响相对较小,毛利率在38%-46%之间。


浮法玻璃行业趋势11.jpg


(一)原片业务


信义玻璃在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珠三角(广东深圳、广东东莞、广东蓬江)、长三角(安徽芜湖、江苏张家港)、环渤海经济区(天津、辽宁营口)、成渝经济区(四川德阳)、北部湾经济区(广西北海、海南澄迈)建立了大型国内生产基地,并积极推动业务全球化和全球战略布局,在马来西亚马六甲州建立了大型海外生产基地,合计产能2.82万t/d。目前,天津二线、芜湖一线、江海一线、蓬江二线、海南二线处于冷修状态,在产产能2.5万t/d。


相比于行业平均水平,信义玻璃在浮法玻璃原片业务成本优势大约为15元/重量箱,行业低点时仍可保持5元/重量箱的净利润。成本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区位优势。与旗滨集团相同,信义玻璃的大部分产能均布局在东南沿海地区,其部分基地自有码头,原材料运输成本低于其他企业。公司原片产地集中在华东华南等经济发达、玻璃需求旺盛地区,市场价格高于全国均价。以2月2日价格为例,全国均价为1660元/吨,华东、华南地区价格分别为1751元/吨、1843元/吨,相比于全国均价高5.48%、11.0%,约为4.5元/重量箱、9.15元/重量箱。


(2)产线规模优势。随着玻璃生产工艺的提升以及窑炉的大型化趋势,带来单吨能耗的下降,降低生产玻璃所需的燃料使用量。信义玻璃大窑炉占比高,平均窑炉规模763t/d,高于旗滨集团平均窑炉规模为676.92t/d,高于行业平均水平544.01t/d,单吨玻璃能源消耗量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进而节省燃料成本。例如,信义900t/d产线单吨天然气消耗量为159.7立方米,迎新550t/d产线单吨天然气消耗量为171.0立方米。若以天然气价格4.5元/立方米计算,生产成本可降低2.8元/重量箱(良率按90%计算)。


(3)燃、材料价格优势。公司是行业内少数全部产线使用天然气的企业之一,由于公司规模优势,每年有大量且稳定的用气需求,与相关公司开展管道建设合作,享受管道直供气价格优势。若按照0.5元/立方米价格优势计算,燃料成本优势在4.0元/重量箱左右。信义玻璃同样拥有原材料集采价格优势,一般情况下纯碱价格比市场价低10%左右。在纯碱价格2700元/吨的情况下,龙头企业玻璃生产所需纯碱成本比行业水平低2.73元/重量箱;在纯碱价格2200元/吨的情况下,龙头企业玻璃生产所需纯碱成本比行业水平低2.22元/重量箱。


浮法玻璃行业趋势12.jpg


(二)汽车玻璃、建筑玻璃业务


汽车玻璃领域,信义是全球替换市场中最大的中国出口商。公司有60000多个汽车玻璃模具,客户从公司一家就可以采购到所需要的绝大多数替换玻璃品种;同时,公司销售产品时全部包装好并送到码头,综合降低客户采购的难度和成本。此外,公司与大中华地区汽车保险公司联盟,保单认可信义品牌的汽车玻璃。2021年公司汽车玻璃产量2082万片,同比增长4.1%。未来,公司在北海和马来西亚规划建设汽车玻璃产线,每年产量增速预计为5%-10%。建筑玻璃领域,公司在华东、华南、西南等地区布局深加工工厂,下游主要覆盖一、二线城市,2021年公司建筑玻璃产量55万吨,以6mm厚板玻璃计算,建筑玻璃产量达到3600万平米。在该领域公司聚焦中高端市场,持续提升一、二线城市中高端建筑的市场占有率,并加大海外工程玻璃布局,每年产量增速预计与汽车玻璃相近。


信义玻璃拥有多家联营企业。其中拥有信义光能23.25%的股份,每年信义光能等联营企业的部分净利润以权益性投资损益的方式计入信义玻璃。信义光能为我国光伏玻璃龙头企业,截止2022年底拥有光伏玻璃产能1.98万t/d,市占率超过25%;未来随着我国光伏组件需求的持续增加,光伏玻璃市场将不断扩大。作为行业龙头,信义光能凭借领先的产品良率、先进的产线、优秀的管理能力快速成长,盈利能力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在行业景气度低点时,仍可保持25%-30%的毛利率。公司在江苏、安徽、云南、马来西亚等地区拥有超过1万t/d的储备在建产能,未来公司的产能规模将持续提升。